2011-08-14

0813 2011 Dive log - 八月艷陽的海平面之下

Save the ocean, cherish the marine lives!!

強勁的海流帶來豐富的浮游生物,珊瑚枝芽上的觸手全開呈現出雪花一般的美麗畫面


Location: 三條溝and 82.7K

Wave: Minor

Current: Occasionally Strong due to spring tide
Water temperature: 28 °C 
Dive time:  131 mins in 1st dive, 61 mins in 2nd dive
Max depth: -11 M in 1st dive, - 21.5 M in 2nd dive
Dive type: EAN 32

時序已進入八月中旬,不知不覺的今年的潛水季節也已經過了一大半,為了珍惜今年夏天東北角還剩下沒有幾次的潛水機會,外加上週末被颱風外圍環流影響而無法下水的緣故,今天的東北角從一大早開始就顯得很熱鬧,許多潛水人都不約而同的來到海邊要把握這難得的八月艷陽烘烤下的溫暖海水與怡人的海況,特別是那些資深的水攝高手們。

今晨的第一潛我和潛伴大K加入了一群資深的水攝潛友的行列,並挑選了三條溝為第一支氣瓶的潛點,看著10來人的盛大隊伍穿越了九孔池後魚貫的跳下入水點時,我忽然發現我已經好久沒有和這麼多人一起在此處下潛了,猶記得多年前如果是一大群人一起潛水,隊伍裡一定是參雜著多位潛水新手,在下水後大概有一半以上的時間必須在海裡不斷的點人頭,來回檢查新手們的殘壓,以及防止有人突然的暴冲(就是指當氣瓶殘壓減少使得浮力增加時,導致浮力控制還不夠熟練的潛水人過度快速的上升,這通常發生在潛水的回程時,特別是當深度回到10以內的時候),在那樣的情況下其實是不太能放鬆心情的潛水,更別提想要好好的拍照。不過在上岸後大家七嘴八舌的說著某某人的水中窘態,以及那份還好大家都玩得很開心也都平安的上岸的小小成就感,仍會帶來另一種潛水的樂趣與滿足感。

反觀今天的大隊伍潛水則是完全不同的一種經驗,這裡頭每一位都是資深的水攝潛友,所以這兩趟潛水在下水後很快的就分散成小組各自去尋找想要拍攝的生物,這也是一群專注水攝的潛友一起潛水時必然會形成的潛水模式,因為每位水攝潛友的拍照習性都不盡相同,滯底的時間長短不同,使用的氣瓶可能也不同,上岸的時間也不一定相同 (這群水攝潛友就常戲稱大家是岸上的潛伴,因為下水後都各奔東西了)再加上必需彼此尊重發現生物的拍攝次序以及拍攝的角度,所以和水攝族一起潛水時要能全程自我照應自己是最基本的要求。當然這不是說水攝族在海裡不會彼此照顧,我所認識的這些水攝族在海裡都會很大方分享彼此發現的奇特生物,在真正緊急的時後也一定會伸出援手相互幫忙。在此只是想說明和水攝族一起潛水時彼此需要有更好的默契,那是一種透過觀察面鏡下的眼神就要能猜想到對方想法的默契,用眼角餘光一掃就能大致掌握大家的方位的能力,以及最重要的,在上岸後能彼此欣賞對方作品與分享水攝技巧與生物知識的胸懷。 


今天的潛水雖然因為接近初十五的大潮而使得海裡時有強勁的流水,但潛友們在拍攝上的專注與鎮靜在不平靜的海面下卻傳遞岀一種額外的安定感,能和這群資深水攝族在八月艷陽的海平面之下一起潛水,真是一種愜意的享受啊!

以下就是這兩趟潛水所拍的一些相片~
      

外貌逗趣的blenny,永遠是深受水攝人喜愛的水底model
  

成群出沒的雙帶烏尾冬( Pterocaesio digramma ) 是東北角各潛點的勝景之一
  


自嘆眼力不好,實在沒辦法和神眼族一樣找到各式各樣的裸鰓,只好拍拍這個喜歡把自己擬態為葉海蛞蝓的海兔螺來過過癮~

  


克氏海葵魚( Amphiprion clarkia ) 的幼魚








首見這種外觀酷似海綿組織的螃蟹
  


數尾眼斑活額蝦群聚在海膽的保護之下~
  









當我在拍右側的眼斑活額蝦時並沒有注意到畫面的左側還有一隻全身漆黑的小蝦,等回家後在大螢幕上檢視時才發現! 我很喜歡這張相片的感覺, 看起來就像是小黑蝦要單挑這尾體型比牠大了許多的眼斑活額蝦~
  











我並沒有外接微聚鏡頭,但這張相片仍可以清楚的看到短脕岩蝦的內部器官,只能說Cannon G12的鏡頭實在太猛了~




好久不見的章魚哥~
  


疊波蓋刺魚 ( Pomacanthus semicirculatus )的幼魚






大腹便便的櫻花蝦( Stenopus hispidus )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