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6-10

0608 2013 dive log - part three - 臭肚幼魚仔大軍襲捲東北角



Save the ocean, cherish the marine lives!!   


到處都是象魚, 數量多到令人眼撩亂......

也許是季節剛好碰上了象魚(臭肚魚)的繁殖期, 整個龍洞灣到處都可以看到臭肚幼魚仔壯觀的魚群在覓食礁藻的精采畫面!! 當晚回家後在FB上看到ㄧ些潛友也不約而同的貼出了在東北角其他潛點所拍攝的臭肚幼魚群的相片, 看來今年成年臭肚魚群的數量有可能會盛況空前!!

這次大家所看到大出的臭肚魚是學名叫做Siganus fuscescens"褐臭肚魚", 在台灣各地海域都可以看到牠們的蹤跡, 算是一種很常見的臭肚! 牠們在澎湖更是出名的經濟魚種. 這種臭肚的成魚可長到約40公分, 因此目前出現在各海域的確是牠們的幼魚仔! 我從硬碟裡找出前幾年所拍過的臭肚魚相片來相比較, 發現當牠們長大後體色會轉成為背部為褐綠色,而身體為漂亮銀藍色的魚體!

(對照組)上圖是2011初夏在龍洞灣3號點所拍攝成年的臭肚魚群!


看來今年這個夏天在潛水時將可以看到不少的臭肚魚群! 有興趣的潛友不妨注意觀察牠們成長後體型與體色的變化! 相信這會替潛水帶來更多額外的樂趣喔!



臭肚魚是雜食性的魚類, 但由於嗜吃礁石上的藻類, 也因此腸內會累積大量尚未消化完全的海藻! 處理臭肚魚時若不小心劃開了魚腸就會聞到ㄧ股海藻的腥臭味, 這也是牠們被叫做臭肚魚的由來!!






 
強烈具有地域性的雀鯛看到為數眾多的臭肚仔魚大軍入侵牠的地盤, 只好不停的來回驅趕! 




此外, 臭肚魚被公認為五大危險的有毒魚類之一, 原因在於因為臭肚仔的腹鰭, 背鰭, 臀鰭都有毒棘, 若不小心被刺到會引起劇痛, 特別是對喜歡海釣的人, 通常是在揚竿起鉤時因為臭肚魚亂扭而意外打到身體, 或是在解魚鉤時忘了戴手套而直接中招!! 至於對潛水的人來說, 臭肚魚則是一點攻擊與威脅性也沒有! 臭肚仔的毒性屬於蛋白質毒素的ㄧ種, 不過毒不死人, 擦藥或使用偏方處理後幾小時或幾天就好了! 喜愛海釣或是在海邊買未處理過的臭肚回家自己料理時, 就得多加留意了!!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