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6-23

0622 2007 Dive Log – 初夏午后與海龍的單獨邂逅

Save the ocean, cherish the marine lives!!

在一個初夏的午後,我穿上了重裝獨自躍入那熟悉的大海。

當左手手指按下排氣閥的煞那,我暫時告別了熟悉的陸上(水面之上)生活空間,透過現代科技器材的輔助之下貿然的闖進了另一個世界-海之國。

無論潛過了幾百隻氣瓶,直到今日每一次的下潛我感覺自己仍像是位第一次走進學校的新生,睜大了面鏡之下好奇的雙眼,在自己呼吸聲的伴隨下,探索著這個內太空世界裡的無窮奇妙。並期待著與未曾親眼見過的海洋生物來場午后的邂逅。

於是在20的深藍某處,我見到了這趟潛水的小驚喜,那是一尾我不常見的海龍,當我發現牠時,牠也睜大了牠那圓滾滾的大眼睛打量著我這位不素之客。

我回想上次在潛水時觀察到海龍已是至少兩年前的事了,那次是在過了平浪橋之後有名的秘密花園潛點所見到的。 這次能在不同的潛點看到海龍實在是一件讓人開心的事!

由於我無法在我有限的中文魚類圖鑑裡頭查到這尾海龍的正式名稱,所以就姑且稱牠小橘好了。

根據台灣的魚類資料庫裡所述的,台灣海域共紀錄了36種不同的海龍,這裡頭當然也包含了數種不同品種的海馬,其中又以豆丁海馬最為出名,但對我而言,今天遇見的小橘所帶給我的歡喜之情與滿足感並不次於潛伴們在離島與墾丁看到豆丁海馬時的驚喜。

謝謝你啦,小橘! 希望你平平安安的生活在東北角這片海域,我們有機會再見面囉!








2007-06-16

0613 2007 Dive log

Save the ocean cherish the marine lives!!

一如往昔的,我又來到這個熟悉的海灣,但只有獨自一人的背著裝備躍入那一片綻青色的海水裏。


雖說獨潛 (Solo diving) 在各家潛水教學系統裡都是一件不被鼓勵甚至禁止的行為,但是獨潛確實有著它獨特的魅力,那是種混雜著只須為自己負責的個人冒險感,獨自享受一片海洋空間的佔有感,再加上與世(陸地世界)隔絕的孤獨感的綜合感受。 特別是第一項只須為自己負責的冒險感剛好符合熱衷水中攝影潛友的胃口,因此許多愛拍照的潛友潛到後來常變成了Solo diving的一族。

不過與人分享與互助行為本來就是身為人類的一種美德,所以最好能獨潛與群潛兼顧。 以我個人為例,除非是時間兜不攏或是剛好找不到潛友的情況下我才會進行獨潛,但也僅限於在自己已經十分熟悉且海況相對安全的幾處潛點進行。

今天的獨潛就是這樣的一個選擇下的行動,而我發現獨潛的人在回到岸上最後還是需要獲得來自同儕的認可,比如說我現在正在打字寫潛水心得與貼照片正是如此的行為。我以為沒有一位潛水人喜歡絕對的孤獨或對大海的佔有,因為那根本違反了愛海的潛水人血液裡那份比社會上一般人對世界更顯得博愛的性格。 你()認為呢?

所以,還是要與大家分享這趟潛水所拍到的一些生物照片囉~

Paracirrhites forsteri (Blackside hawkfish) 福氏副翁,又叫做海豹格,特色是牠那張滿是紅點的大花臉,這種魚常喜歡停在珊瑚礁上或是珊瑚礁分支裡,可能是為了能貼近牠的主要獵食對象(小型甲殼類生物)


石斑


與海葵共生的海葵蝦


另一種石斑



濟公

雙斑絲鰭鷹鯛

寄居蟹身上背著兩朵小海葵
海葵射出紅色的絲狀物以保護寄居蟹遠離危險




獅子魚




2007-06-03

0602 2007 Dive Log - 喜逢釉彩臘膜蝦

Save the ocean, cherish the marine lives!!


由於這趟潛水沒有帶相機,所以僅在這裡轉貼幾張我的dive buddy, K(郭日新)所拍攝的相片
 
也許就是今天出門忘了帶相機的緣故, 今年我在東北角所看到的第一隻小釉子(釉彩臘膜蝦) 就這麼出現了

釉彩臘膜蝦的英文名稱為Harlequin Shrimp 學名則是Hymenocera elegans,對全世界各地喜好潛水與水中攝影的人而言,牠可算是一位大明星哩! 在國外許多知名的潛點,當地的導潛還會特地的帶人去欣賞釉彩臘膜蝦哩隨著潛水人口的增加與水攝器材的普及,在台灣的東北角這幾年來也常可以看到來自潛友們對釉彩臘膜蝦的觀察紀錄,所以說台灣的潛水人還算真的蠻幸福的,有這麼可愛的小傢伙正居住在我們的近海海域裏當鄰居呢~


東北角6月的水溫對水肺潛水來說不會冷也不算熱,算是恰到好處。今天的龍洞2號除了很開心的看到小釉子之外,就是處處可見成群的幼魚群,所以雖然今天水下的能見度不佳,我和潛伴們仍是玩得很開心!!


與其他的甲殼類在覓食上很不相同的一點就是釉彩臘膜蝦的主食居然是海星,(這口味也太奇怪了吧??) 所以在潛水時若看到海星殘落的觸手時可要仔細尋找一下附近的礁岩下方或縫隙,也許你就可以看到在大快朵頤的釉彩臘膜蝦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