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8-18

盜了圖還竄改原作者的簽名,中國山西的"龙巅水族",去吃屎吧你們!

Save the ocean, cherish the marine lives!!
 

  
今天中午原本想利用午休時間來貼一張最近在龍洞灣三條溝拍到的一隻宇宙無敵可愛的趴趴熊海蛞蝓 ( 又叫做 煙囪盤海蛞蝓 學名為Jorunna funebris ),順便再寫一小段介紹牠的文字來與大家分享。 但因為去年已經在這個部落格裡寫過一段介紹牠的短文,因此我心想到網路上爬文一下看看有沒有什麼與牠相關的新鮮英文資訊可以翻譯介紹給網友 (我的文章裡一定會提到原文是引用自那些國外的機構或學者的研究),或是有那些資訊在中文網頁裡還未曾有人寫過。


當我輸入了"Jorunna funebris" 並透過 google 開始進行查詢後,我驚訝地發現去年自己在部落格裡所寫的那篇文章 " 0705 2015 dive log - Call me doctor 我是趴趴熊海蛞蝓" 的封面相片與部分文字,竟被中國位於山西的一個水族網站 "龙巅水族" 直接拿去盜用了,他們不但槓掉了我相片下方的簽名檔,還改印上它們自己的浮水印 "龙巅" 到相片上。  此外,很令人生氣的一點是這個山西 "龙巅水族" 的在這篇貼文的末尾居然是鼓吹大家來購買海蛞蝓盜水族箱內飼養,真是瘋了! 須知海蛞蝓根本無法飼養在小水族箱內。  "龙巅水族這種錯誤觀念的宣傳搞不好會導致未來真有中國的不肖商人到台灣和東南亞四處搜刮收購海蛞蝓。




這是 "龙巅水族"拿去盜用的圖的連結:
http://haishui.cc/thread-1008257-1-1.html
  

其實,這種部落格的文章或相片被盜用的事,我已經不是第一次遇到了,其中最常發生的就是被網民們拿去盜用放在個人的網頁,但過去我並不會太在意的原因是,一來我的水攝作品只是素人拙作,並沒有大師作品的商品價值,二來我的部落格的用意本來就是想透過圖文來與眾人分享海洋生物的奧妙,所以只要不竄改文章內容,越多人看到越好。 但是這種直接把原創者的簽名裁掉,改放上自己的浮水印的卑鄙行徑則是我第一次遇到,真是讓人傻眼!


眾人皆知中國人最愛抄襲,並且只抄襲外觀,內部看不到之處則使用劣質材料。 大家過去不以為意是因為中國人抄襲的作品主要是拿來呼攏他們自己人,並無法走出中國大門。 但如今中國的抄襲功力已更上一層,四處收購他國通路並且將仿製品氾濫地銷往全球,他們瞄準人類貪小便宜的心態, 以低價策略大大侵蝕各國的市場,並且徹底毀掉了原本當地的市場秩序與本土產業。而中國人這種抄襲與欺騙的本質,如果其他的國家也都有樣學樣,那麼必將驅使人類文明在21世紀退步走往墮落的方向。


寫這篇文出來是要告訴大家,特別是那些對中國還懷抱春秋美夢的台灣人, " 中國人就是中國人,他們再過100年也不會變得比較文明 ! "   還有,那些愛去中國賺錢的台商,請你們自重,不要把中國市場那裏學到的壞習慣帶回來污染台灣!


最後,至於這家其實是在販賣熱帶魚,但還刻意把自己包裝的像推廣海洋知識論壇的"龙巅水族",套句你們中國人愛說的話,去吃屎吧你們

2016-08-04

龍洞灣的嬌客 - 龍王鮋的二三事

Save the ocean, cherish the marine lives!!



回想起第一次在龍洞灣潛水時觀察到吻鮋 (龍王鮋)這款獨特的生物,已經是2007年夏天的事了。  當初吻鮋的出現對北部潛水界的朋友來說可是件轟動的大新聞。 當年,在茫茫大海裡能找到或拍攝到一尾吻鮋,大概是件可讓人臭屁一整個潛水季的事。  這也是為何吻鮋在台灣被潛友被暱稱為龍王鮋,因為這小傢伙的地位在我輩潛水人的心中根本就有如帝王般的尊貴。

10年來,隨著潛水人口的快速增加,再加上水中攝器材的普及與進步。吻鮋在東北角被觀察到的次數便如同雨後春筍般的漸次普及。 以東北角而言,除了龍洞灣之外,吻鮋被潛友們記錄的地點還包括了秘密花園, 82.5K等熱門的潛點。此外,在綠島與墾丁亦有吻鮋出現的芳蹤。 也由於吻鮋與其他怪傢俬的陸續出現,台灣的潛友也開始瞭解到我們自家的海域,其實有著不亞於國際頂級潛點藍碧海峽的生物多樣性。 台灣潛友們也開始更為看重我們自己的海域,海洋保育的觀念也在近年成為潛水者的基本共識。

另外,每年出現在東北角的吻鮋似乎也都長得不太一樣,主要是體色的差異。  若翻翻資深潛友們的網路相簿即可發現,從淺粉紅到橘紅色到鵝黃色到亮紫色皆曾有被觀察的紀錄,其中2010出現的大花臉更是轟動一時的新聞,當時牠不曉得讓多少的潛水人無怨無悔地進入deco模式,也連帶地引起了水攝族開始改背高氧氣瓶的風氣。

更進一步地,數年前開始出現了吻鮋家族。 換言之,被觀察到的吻鮋不再只有孤零零的一尾,而是有大有小。 這是一件讓人非常開心的消息,這代表著東北角必有一定數量的吻鮋族群分散在各處,生生不息地各自努力為生存奮鬥。

但熱潮必定也會引起一些負面效果,例如,來自潛水族對生物過度的干擾,以及,更讓人無法接受的,被不肖人士捉上岸販賣給水族業者。 雖然無直接的證據能證實,但過去幾年的確發生過長得一模一樣的吻鮋前幾週還在海裡,但後來卻出現在台北某家水族業者的展示魚缸中。

既然吻鮋如此的受到歡迎,又漸漸成為了每年固定出現在東北角的大明星,在此稍微整理一下與吻鮋相關的小常識,希望潛水界的舊雨新知能多瞭解這種奇妙的生物,進而更加地愛護牠。

l  吻鮋這個名稱主要就是來自牠那明顯的向上翹起,看起來十分臭屁的吻部! 吻鮋屬的學名 “Rhinopias” 其中rhino就是拉丁文裡類似鼻子外觀的結構之意,也就說吻鮋指的就是外觀上有個看起來像翹鼻子的魚。

l  吻鮋屬和石狗公與獅子魚同為鮋科 (Scorpaenidae ) 的魚類,所以也如其他鮋科魚類相同,在魚鰭(主要是背鰭)的尖端上都有具有帶神經毒的毒刺,所以切勿因為好奇而以空手去觸碰牠,若不幸被刺傷,其緊急處理方式與被獅子魚螫到一樣,速速上岸後先以乾淨的水或肥皂水清洗傷口,然後如果附近有商店的話,就趕快取熱水(身體能忍受但不至於到燙傷的程度)浸泡傷口,之後便趕快去醫院就醫!


l  吻鮋有絕佳的偽裝功夫,除了奇特的外型可與周圍環境融為一體外,牠們也有改變體色的能力。 雖然沒辦法像章魚那般瞬間透過色素細胞改變身體的顏色與花紋,但也能漸次地將體色改變成為近似環境的偽裝色。  如同其他底棲性質的魚類一樣,吻鮋並不是甚麼高明的泳者,吻鮋的偽裝主要是為了打獵,所以才需要以守株待兔的方式來偽裝自己,將自己模擬為海草或海藻,好整以暇地等待獵物上門。

l  吻鮋身上多皺摺的皮瓣常會引來寄生蟲,為了擺脫身上這些寄生物的困擾,吻鮋會定期以脫皮的方式來維持身體的清潔與健康。

l  前面提到吻鮋不是甚麼高明的泳者,有些時候,牠們會乾脆使用胸鰭和腹鰭在海床上移動身體。  也許有朝一日,吻鮋會像娃娃於般演化出便於行走的肢狀鰭。


l  吻鮋的胃口很大,這裡說的不是牠們很會吃,而是指牠來者不拒,幾乎什麼魚蝦都吃,基本上,只要體積能裝得進牠那張大嘴的獵物牠都樂意嘗試。

l  吻鮋的壽命可超過10年,但被人工豢養的通常只能活一半的歲數,所以,你身邊若有水族愛好者的朋友,請務必規勸他們不要購買吻鮋。



仔細想想,台灣的潛水人其實還蠻幸運的,因為我們的地理位置處在全球海洋生態最豐富的印度太平洋海域的北端,加上從南向北流的黑潮,使得在台灣近海的海域便可以欣賞到許多各式的珊瑚礁魚類。 但台灣缺乏的是對海洋環境的保護,以及過度漁獵的問題。 此外,對各個海域的生態也缺乏普遍性與經常性的紀錄與調查。 在台灣逐漸邁向成為一個正常的海洋國家的今日,期盼年輕一代的島嶼之子和島嶼之女,能揚棄過去台灣人對海洋資源濫用與破壞的惡習,改以親近大海,了解海洋生態,進而珍惜我們的這片藍天碧海!

這是前兩周託丹尼爾大師之福所看到的吻鮋,應該是前鰭吻鮋(Rhinopias frondosa),共有一大一小!

2016-08-03

Meeting the master of “Twist” 扭扭舞大師

Save the ocean, cherish the marine lives!!



相信許多潛友對這種躲藏在礁石縫間,無時無刻不停地瘋狂扭動著身體的小魚並不陌生。 這種使出渾身解數瘋狂扭動身軀的小魚通常是石鱸科的幼魚。如果你多留意一下,會發現牠們的扭動模式與小丑魚那種扭法不太相同。 當小丑魚在扭動時,通常是頭部不動,只擺動身體的後半部與尾部,同時雙眼會警覺地直盯著目標物 (通常就是我們潛水員) 而石鱸幼魚的扭動模式則是從頭到尾的全身運動,包括頭部向下的左右晃動,生動地活像一位60年代的扭扭舞大師 ( master of twist)

不過根據海洋生物學家的觀察,石鱸的幼魚之所以狂跳扭扭舞其實是有原因的由於石鱸的幼魚並不會像雀鯛幼魚那般成群結黨,以數量取勝。 因此為了躲避來自其他掠食者的攻擊, 石鱸的幼魚便以擺動全身的方式來模仿身上帶有毒性的海扁蟲在海裡游動的方式。 這種無毒的生物假借有毒生物的動作來欺騙掠食者的擬態行為,在生物學上有個特別的名詞,稱之為 貝氏擬態 (Batesian mimicry) ”

為了將貝氏擬態發揮到極致, 因此我們可以觀察到石鱸在幼魚階段長得特別艷麗,軀體上有著許多對比強烈的色塊。 另外就是尾鰭,背鰭或是胸鰭的比例別大例如厚唇石鱸 (Plectorhinchus chaetodonoides )幼魚 這一切都是為了讓自己扭起來能更神似游泳中的海扁蟲!

好在只要捱過了幼魚脆弱的階段, 石鱸長大後通常體型可以輕易地超過40, 50公分,在珊瑚礁區幾乎可以說沒有太多對手,海裡的天敵只剩下體型更大的鯊魚這一類的掠食性魚類,以及更可怕的,來自人類的獵捕!

這幾張相片中是一尾花石鱸 ( Diagramma pictum )的幼魚,雖然牠不像厚唇石鱸的幼魚那般艷麗吸睛,但扭動身體的功力絕對能堪稱為master of twist!  

誰知道,上一世紀起源自Tampa, Florida並進而瘋迷至全球的扭扭舞,其創始人的靈感,也許就是來自於海裡的這些石鱸的幼魚喔!




2016-08-01

無知的島嶼子民


Save the ocean, cherish the marine lives!!



引我注意的不只是這尾黃點海扁蟲,而是牠所棲息的礁岩上,在牠的四周生長了各種顏色的海綿與海鞘,有淡紫色的,有橘紅色的,有淡黃色的,有淺藍色的。  只可惜東北角海水的汙泥汙染指數實在過高,就算海裡生長了再多這類的濾食性生物,也不足以淨化海水的水質。 否則僅僅只是礁岩本體上所生長的各式海藻,海綿與海鞘,即可構成各式鮮艷美麗,讓人目不暇給的景色了!
          
以東北角為例,海岸線上的污染主要來自遊客隨意丟棄的垃圾,這其中又以釣魚客所留下的垃圾為大宗。 台灣人的公德心與公權力在此處似乎不存在。 既然主管單位不想執法,或說是沒有足夠的執法人力,那麼,沿著濱海公路在每一處停車場與熱門的釣點和潛點廣設垃圾桶總行吧?  奇怪的是,一個垃圾桶也沒有!! 

至於海面下的環境汙染則主要來自於河川與員山子分洪道所排放的大量汙水。 這些來自河川的汙水即使沒有化工廢水的成分,卻夾帶著大量的泥沙。 這些泥沙隨著沿岸流,四處沉降在東北角各沿岸的近岸海域。 不僅覆蓋了珊瑚使得珊瑚窒息,也使得海水品質惡化,水母增生。

遺憾的是,台灣這個貪婪之島上的人類居民連陸地上的環境保護都處理不好,更不會有多少人去在意看不見的海平面之下的汙染。 殊不知,這片海域裡的各式生物,體內不曉得蘊藏了多少可以協助治療人類各式疾病的秘密。


無知的島嶼子民啊,你們何時才能從愚昧中清醒過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