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7-13

2011龍洞灣的軟絲產房

Save the Ocean, Cherish the Marine Lives!
 


 這是2011年初夏位於東北角龍洞灣剛翻新不久的軟絲產房透過潛水的觀察已經可以看到好幾對體型碩大的軟絲圍繞在以桂竹為材料所編織的產房四周成對的跳著生命之舞並小心翼翼的將甫受精的卵鞘用牠們靈巧的腕足將之一串串的安置在竹葉之間 這是一場莊嚴原始卻又充滿神秘的一幕 在此要感謝PioneerDiver拓荒者潛水的負責人老Ken教練 (Mr. Ken Hou)的熱情與辛勞 連續幾個夏天在原本荒蕪的沙地上打造了一座又一座軟絲產房不但讓軟絲能有適合產卵的環境也在沙地上創造了一個小型生態系(產房不只吸引了大腹便便的軟絲也吸引了各式其他的魚種來此聚集) 更豐富了我們這些休閒潛水員在海裡潛水的視野



我希望透過這段簡單剪輯的影片與喜好大海的朋友分享也期待去那裏潛水的朋友能在享受與軟絲近距離的接觸時同時愛惜產房的結構與四周的環境最後還是要對這些願意花個人的時間精力在海裡替軟絲打造產房的夢想家致敬!

Hey Ken you rock!

(後記)
軟絲的中文學名雖叫做萊氏擬烏賊,但牠是屬於頭足綱之下管魷目 (又稱為槍形目Teuthida) 的軟體動物,而不歸屬於頭足綱下的烏賊目(Sepiida)的生物 之所以被叫做擬烏賊乃是因為牠的外套膜兩側軟鰭由頂包延伸到尾部的外觀酷似烏賊,而一般管魷目生物外套膜的軟鰭是生長在尾端 (例如魷魚與各類鎖管)

既然如此為何生物學家不將軟絲直接歸類到烏賊目之下呢? 原來軟絲體內的內殼與管魷目的生物相同,是一片柔軟的透明角質內殼,反若是烏賊目的生物,牠們體內則是一片石灰質的硬鞘。

 軟絲在台灣的俗稱還有軟翅仔,在頭足綱的漁產裡屬於較高價的一種,雖說農委會在澎湖的水產試驗所已經在2007年成功開發出軟絲的養殖技術,但是國人還是喜愛現撈的軟絲海產。這也顯得人工的軟絲產房的特別,漁業單位若能有系統的透過廣設這種兼顧環保與低成本的軟絲產房來加以復育,野生軟絲才不會逐年越補越少,體型也越捉越小。潛水客在海裡看的開心,漁民享受到經濟價值,饕客們則吃得健康開心,這豈不是一舉數得?


延伸閱讀:

  0723 2011 Dive log - 再訪老Ken的軟絲產房

 

 在產房竹管裡產卵的短頭跳岩鳚 ( Petroscirtes breviceps / Striped poison-fang blenny mimic )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