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ve the Ocean, Cherish the Marine Lives~
常在龍洞灣潛水的朋友,應該都對這個有對大翅膀的傢伙不陌生才是!
Fly Gurnards (Dactyloptena orientalis ), 中文名稱為東方豹舫鮄, 俗稱"飛角魚",是一種底棲於沙地屬於飛角魚科的魚類,以沙地上的小型甲殼類與魚類為食。 根據台灣魚類資料庫裡所記載,飛角魚科之下全世界目前共鑑定2屬7種,而台灣的紀錄則是1屬3種。 其中的東方豹舫鮄棲息的深度最深可達100公尺,這也是為什麼有時候牠會出現在台灣以底拖法捕魚的漁船所帶回的漁獲中,只不過由於沒有食用價值,因此會被當做下雜魚處理掉。
不過在潛友們的眼裡,東方豹舫鮄可是位閃亮的明星哩,除了牠那顆顯著的大頭與圓隆隆的大眼睛很上鏡頭外,特別是牠那時而收縮,時而張開的胸鰭以及背上那隻時而聳立,時而倒下的強棘,不同的變化提供了攝影上不同的構圖趣味。更不用提當牠張開那華麗的胸鰭時,鰭上炫麗的花紋可一點都不輸給陸地上開屏的孔雀哩!
在身體構造上東方豹舫鮄最顯著的特徵就是那特化的一對大胸鰭,在張開時可使自己的身軀看起來龐大許多,並方便在沙地上進行無聲的滑行,至於飛角魚這個稱呼則是來自牠背鰭上長得特別長的第一棘,這點與許多其他在背鰭上長有異化的第一強棘的魚類一樣,當這第一強棘在立起時有威嚇對手與略食者的效果。
身為底棲性的魚類,由於需要長時間在沙質的海床上覓食,東方豹舫鮄的腹鰭也演化成為可以用來在沙地上行走的功能,這點和我最近所觀察到的指鰭銜簡直是如出一轍,海洋生物的演化說明了不論是長得多麼奇異的生物,其體態上的特色一定都有其目的!!
我在網路上找到了幾張可以清楚看到腹鰭的相片資料,附於下方讓各位潛友參考,大家下次可以嚐試用鏡頭捕捉牠以腹鰭在沙地上行走的畫面
下面則是我去年兩次潛水在龍洞灣中間沙質海底所拍攝到的東方豹舫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