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Sphyraena flavicauda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Sphyraena flavicauda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8-05-28

草原上的景色,在一個慵懶的夏日。。。


Save the ocean, cherish the marine lives!!




每年的五月下旬,正值海草生長到最茂盛的時刻,搭配今日平靜的海況,加上一群優游自在的黃尾金梭魚,將原本單調無趣的海床淺灘幻化成為夢一般的世界。

我將BCD氣囊中的空氣排盡,讓自己緩緩沉至底部,靜靜地躺在這片綠色地毯裡並放慢呼吸,好讓自己融入到這個奇幻的景色之中。

綠油油的海草在水中搖曳擺盪,彷如野地上隨著微風來回搖擺的草原。梭魚群在一道一道穿入水中的光束間淡定的巡遊,彷如非洲草原上的羚羊群找到了一處植披茂盛的草地後便放慢了步伐,享受著慵懶的夏日。

我置身於其中,輕柔地移動相機鏡頭,嘗試記錄下這份屬於季節限定的動人景色!




















2008-08-31

呵! 原來東北角也有Barracuda

Save the ocean, cherish the marine lives!!

呵!原來東北角也有Barracuda啊!!

 
喜見黃尾金梭魚(Sphyraena flavicauda)
Date: Aug.30, 2008
Dive time: 148 minutes
Max. depth: -17.6M
Water temperature: 28C
Wave & current: Minor

雖然不是那種體型可長達一公尺的大型barracuda,也不像西巴丹那樣呈現數百尾群聚在一起的壯觀畫面,但對於我這位近海的潛水人來講,能在東北角看到barracuda,無論如何都還是件讓人作夢會笑的喜事啊!!

黃尾金梭魚(Yellowtail barracuda)在梭魚家族裡是體型較小的成員,體長最長可達60公分,今天我看到的這一小群黃尾金梭魚體長約不過30公分,看來應該還是年輕寶寶。 金梭魚家族中最出名的應該是名為Sphyraena barracuda的巴拉金梭魚,也就是老外所稱的Great barracuda﹔這種梭魚的體型極大,最長甚至可達190公分,以性兇猛而著稱,過去曾有數起主動攻擊潛水人的紀錄,所以有人將牠稱之為海狼。

其實所有的梭魚都是捕食其他魚類的獵食性魚類,是屬於海洋食物鍊中的上層掠食者, 不過巴拉金梭魚在台灣近海並不常見, 一般休閑潛水人所能看到的多是如我今天所看到的黃尾金梭魚,以及在前幾年於墾丁出水口附近出現的一大群布氏金梭魚(Sawtooth barracuda),有關這群多達上千隻的布氏金梭魚造訪墾丁,並在潛水界造成轟動的詳情可參見當時的報導 -  

 

   
以下是取自生態與工程網站裡對黃尾金梭魚的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黃尾金梭魚
  • 拉丁學名Sphyraena flavicauda ( Ruppell, 1838 )
  • 科名Sphyraenidae 金梭魚科
  • 俗名:針梭、竹梭、巴拉庫答

物種基本資料

  • 棲地生活史:主要棲息於大洋較近岸的礁區或潟湖區活動,常單獨或成小群數一起活動。潛水觀察時,未曾主動攻擊人類,甚至遠遠的就躲開潛水者。游泳能力強,活動範圍廣,並無固定的棲所。
  • 最大體長60 cm
  • 食性:肉食性,以礁區的魚類為食。
  • 地理分佈:分布於印度-西太平洋區,由南非至密克羅尼西亞,北至日本南部,南至澳洲北部。台灣四周海域亦均有產。
  • 棲地:大洋、礁區、河口、近海沿岸、潟湖
  • 水深3 - 50 公尺

 
 

 

 
 
 

 

以下是在此趟潛水過程所拍的其他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