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Barracuda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Barracuda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2-06-16

0616 2012 dive log - 輕鬆隨意潛


Save the ocean, cherish the marine lives!!


Location: No. 4, LongDong Bay, Northeast Coast
Max. depth: -21 M
Dive time: 131 mins
Dive type: Solo shore dive
Tank type: Nitrox
Water temperature: 25~26 C
Current: None
Wave: MinorWater
Visibility: 5~7 meters

 
Location: No. 4, LongDong Bay, Northeast Coast
Max. depth: -21 M
Dive time: 131 mins
Dive type: Solo shore dive
Tank type: Nitrox
Water temperature: 25~26 C
Current: None
Wave: MinorWater
Visibility: 5~7 meters

由於潛伴家中有事無法來潛水今天就改為獨自一人solo下海玩耍! 接近中午時來到海邊和美國小前還是停了不少車但還不到上周末那種誇張熱鬧的程度 下海前遇到了丹尼爾大師與吉米前輩他們向我分享了一下水下的狀況 潛完水要上岸時則是遇到了自由潛水的Allen J. Yin以及準備帶學生下海觀光的小Ken 回到坤成清洗裝備時則遇到了Howard順便向他請教了一些有關攝影器材與燈組燈架的問題準備離開時則遇到神眼族的Nikki 與阿弟仔開車回台北在濱海公路旁的停車場看到另一對神眼族的ColorAriel的車子想必這對神眼夫妻應該還在海裏約會…..

本周的心得是在如自家後院般的東北角潛水真好因為就算是獨自一個人到海邊下水總還是會遇到一堆潛水界的朋友不管是哈啦兩句還是相互請益甚至是互相漏氣凡此種種都讓人感到心情輕鬆又愉悅! 這項優點其實在某個程度上彌補了東北角欠佳的能見度,以及比起綠島墾丁相對貧瘠的海洋生態 從潮境公園以降到鼻頭公園龍洞灣金沙灣,卯澳灣沿途海邊的潛點與潛水店基本上就是北部潛水人的夏季社交據點在潛水旺季來臨時更可以在這些地方遇到各個臉書與網路上知名的水攝大師 此外這兩年開始也增加了一群自由潛水的玩家在這幾處潛點進行定期的練習 對經常潛水的朋友而言 東北角扮演了一個熱鬧又有效率的交際與資訊交流的平台

所以即使今天在海裡所待的兩個多小時沒有找到甚麼珍奇寶物 但陸地上此起彼落的氣瓶洩壓聲 潛水人的喧囂與歡笑聲仍說明了一個簡單而亙久不便的真理那就是能夠潛水與親近海洋的人生實在是太美妙了~


以下就是這兩趟潛水所拍的一些相片~


嘴裡滿是魚卵的黃帶天竺鯛(魚爸爸), 要等到所有的小魚都孵化出來牠才能重新開始進食, 真是自然界裡偉大的親情!!

有許多魚會進行口孵行為(Mouthbrooding) 來保護與孕育牠們的下一代, 慈鯛科底下的許多魚種都有此種行為, 其中最有名的就是俗稱吳郭魚的莫三比克口孵非鯽, 只不過負責口孵的工作是由辛苦的魚媽媽來擔任。

根據來自挪威奧斯陸大學的Sara Östlund–Nilsson
Göran E. Nilsson
的研究發現, 以口孵方式來孵育下一代對魚爸爸(或是魚媽媽)而言真的是一種很辛苦的差事, 除了無法進食之外, 口孵期間也降低了魚兒的呼吸能力, 導致進行口孵工作的魚兒運動能力明顯下降, 除此之外, 為了使得魚卵能有充足的氧氣以孵化出健康的下一代, 口孵的魚兒若是自身越能忍受缺氧的能力,則能孵化出的稚魚體型就越大。

像天
鯛這種主要由魚爸爸來負責口孵的行為則說明了犧牲自我來照顧下一代的工作也可以由公魚來擔任,在講求兩性平權的現代社會,似乎還蠻適合被編入國小的自然科學教材裡~













 






  















 
















2008-08-31

呵! 原來東北角也有Barracuda

Save the ocean, cherish the marine lives!!

呵!原來東北角也有Barracuda啊!!

 
喜見黃尾金梭魚(Sphyraena flavicauda)
Date: Aug.30, 2008
Dive time: 148 minutes
Max. depth: -17.6M
Water temperature: 28C
Wave & current: Minor

雖然不是那種體型可長達一公尺的大型barracuda,也不像西巴丹那樣呈現數百尾群聚在一起的壯觀畫面,但對於我這位近海的潛水人來講,能在東北角看到barracuda,無論如何都還是件讓人作夢會笑的喜事啊!!

黃尾金梭魚(Yellowtail barracuda)在梭魚家族裡是體型較小的成員,體長最長可達60公分,今天我看到的這一小群黃尾金梭魚體長約不過30公分,看來應該還是年輕寶寶。 金梭魚家族中最出名的應該是名為Sphyraena barracuda的巴拉金梭魚,也就是老外所稱的Great barracuda﹔這種梭魚的體型極大,最長甚至可達190公分,以性兇猛而著稱,過去曾有數起主動攻擊潛水人的紀錄,所以有人將牠稱之為海狼。

其實所有的梭魚都是捕食其他魚類的獵食性魚類,是屬於海洋食物鍊中的上層掠食者, 不過巴拉金梭魚在台灣近海並不常見, 一般休閑潛水人所能看到的多是如我今天所看到的黃尾金梭魚,以及在前幾年於墾丁出水口附近出現的一大群布氏金梭魚(Sawtooth barracuda),有關這群多達上千隻的布氏金梭魚造訪墾丁,並在潛水界造成轟動的詳情可參見當時的報導 -  

 

   
以下是取自生態與工程網站裡對黃尾金梭魚的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黃尾金梭魚
  • 拉丁學名Sphyraena flavicauda ( Ruppell, 1838 )
  • 科名Sphyraenidae 金梭魚科
  • 俗名:針梭、竹梭、巴拉庫答

物種基本資料

  • 棲地生活史:主要棲息於大洋較近岸的礁區或潟湖區活動,常單獨或成小群數一起活動。潛水觀察時,未曾主動攻擊人類,甚至遠遠的就躲開潛水者。游泳能力強,活動範圍廣,並無固定的棲所。
  • 最大體長60 cm
  • 食性:肉食性,以礁區的魚類為食。
  • 地理分佈:分布於印度-西太平洋區,由南非至密克羅尼西亞,北至日本南部,南至澳洲北部。台灣四周海域亦均有產。
  • 棲地:大洋、礁區、河口、近海沿岸、潟湖
  • 水深3 - 50 公尺

 
 

 

 
 
 

 

以下是在此趟潛水過程所拍的其他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