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5-28

Call me invader (叫我入侵者)

Save the ocean, cherish the marine lives!!




這是一尾年紀還小,但舉手投足之間已顯露出大將之風的魔鬼蓑鮋 (Pterois volitans) 我想潛水多年的朋友應該都會同意,魔鬼蓑鮋與斑馬紋多臂蓑鮋(Dendrochirus zebra)算是東北角兩款能見度最高的獅子魚。

若要細說兩款獅子魚最大的不同,那就是魔鬼蓑鮋的胸鰭硬棘十分的細長,而且呈明顯地分枝狀,也就是所謂鰭模分離的型態。 反觀斑馬紋多臂蓑鮋的胸鰭則是寬扁型,而鰭膜之間保持相連。 第二處的明顯差異則是在外觀上,魔鬼蓑鮋的身體呈白色的底色鑲上紅棕色的線條。斑馬紋多臂蓑鮋的體表則看起來較像是紅棕色的身體上畫上了白色的線條。

但不論是哪一種蓑鮋,牠們目前在世界多處海域都成了惡名昭彰的外來入侵魚種,對當地的珊瑚礁魚類生態造成程度不一的威脅。 這種獅子魚入侵全球的現象是如何產生的呢? 畢竟牠們又沒有如洄游魚類那般遠渡大洋的能力, 說來說去還是只能怪人類自己,由於獅子魚是海水魚缸裡的明星魚種,因此自二十世紀起牠們便被從印度太平洋的海域濫捕後銷售到世界各地。 其中不免有些被棄養或野放到當地的海域,因而便理直氣壯的落地生根,不斷繁衍。

由於獅子魚身上的硬棘末端帶有劇毒,因此獅子魚在淺海礁區幾乎沒有天敵,很快地便取代了當地水域裡強勢魚種的地位,進而對當地原生物種的生態鏈造成影響。 例如加勒比海海域目前就有獅子魚繁衍過多的問題,使得當地各國政府不得不開始鼓勵漁民多多獵捕,並將牠製成海鮮料理吃下肚。

對台灣海域而言,獅子魚則是屬於原生魚種之一,也可能大型的獅子魚和石狗公從老早以前就已經成了被本地漁民請上餐桌的海鮮佳餚,因此在東北角的海域潛水時,想要觀賞到大型獅子魚有時還得碰碰運氣哩。

雖說各種生命都會自己找尋生命的出路,但若站在愛護地球生態的角度來看,除了研究教育的目的外,我們應該鼓勵人們減少海水觀賞魚的購買。


還是老話一句,台灣四面環海,若想觀賞炫麗的珊瑚礁海水魚,請自己跳下海來欣賞吧!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