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9-17

瑞典自然學家,中國網路酸民,還有無辜的剝皮魚

Save the ocean, cherish the marine lives!!

Fan-bellied leatherjacket 是相片中這尾魚的英文俗名,望文生義是指這是一種腹部長的好像一把張開扇子的剝皮魚 (單棘魨科) 所謂的扇子其實是在形容牠的腹鰭,因為當Fan-bellied leatherjacket 把身體下方的腹鰭張開時,那片倒三角形的腹鰭看起來就好像在肚子上鑲了一把裝飾著藍色斑點的手搖扇。

而這張相片正好讓我補捉到牠將腹鰭張開的那一刻。

Fan-bellied leatherjacket 的正式拉丁學名叫做 Monacanthus chinensis,中文翻譯為 "中華單棘魨",但老實說,我一開始無法理解這尾魚與中華或中國有何關係。 後來進一步查找命名者的背景才發現,原來這是18世紀的瑞典牧師兼自然學家的Peter Osbeck,在1750年搭乘著瑞典東印度公司轄下的卡爾親王號航行至南中國海一帶,在沿途南中國海的島嶼及海域,Peter Osbeck所記錄到,爾後在返回瑞典後,經由瑞典皇家學會確認為新發現物種,並於1765年正式給予命名的一種魨科魚類。  換言之,此處的 "chinensis" 並不代表在中國境內所發現的,而是廣義的在前往中國的途中,或是在南中國海所發現的意思。

所以生物學上的拉丁學名,不見得能精確描述該生物的原貌或是棲息地。有時候一般的俗名反而比較生動好記。 中華單棘魨對照於  "Fan-bellied leatherjacket" 就是一個生動的例子。此外,台灣潛水界的朋友皆知,許多愛好水攝的人會替那些在東北角海域所發現的海蛞蝓取上五花八門的別名或是生動的綽號,無非也是這種道理。

寫了這麼多,其實還沒寫到我對這篇文章所下的標題,以下開始正式進入主題。。。。。

維基百科的中文頁面上對這種魚類的分布範圍有一段很荒謬的介紹如下,請看以下螢幕截圖,或點擊下列的URL

"本魚分布於中國長江黃河"  

我的天啊,這世界上甚麼都要和中國有關就對了? 明明是一尾生活在大海的珊瑚礁魚類,卻被說成是居住在混濁的長江黃河裡,單棘魨何時也成了中華民族的一員? 這真的是笑掉人大牙的說法。 我猜測這段不實的介紹應該是來自某一位患有大頭病的中國網友所張貼的,更有可能是中國的網軍有系統的在維基百科上顛倒黑白。

更不要臉的是他還在該頁面的下方資料來源出處寫著是來自"台灣魚類資料庫"  , 這真是吃定台灣的豆腐 各位可去台灣魚類資料庫搜尋 Monacanthus chinensis,就會發現台灣魚類資料庫裡跟本沒有 "本魚分布於中國長江黃河" 這種荒謬的文字敘述。 看來中國的網軍不只要吃台灣的豆腐,還要捏造台灣人沒說過的謊話就是了!

從一位瑞典自然學家在200多年前對一尾印度太平洋海域的珊瑚礁魚類的命名,我們可以看到今日中國網路酸民的醜陋面,這實在是讓我大開眼界!

最後,講結論:
這個例子告訴我們維基百科的內容不能盡信,特別是維基百科中文的頁面。即使是繁體中文的頁面,這幾年也被中國學術界所豢養的網軍有系統的刻意滲透與改寫! 這點還請各位朋友未來在引據維基百科上的資料時,要特別留意!

此外,台灣中央研就院的學者們,你們要不要採取些什麼行動? 你們可知你們辛苦架設的台灣魚類資料庫上的內容老早都被中國學術界整碗捧去,再加工後成為維基百科上的內容?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