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7-31

85 Mares diving Center的軟絲產房

 Save the ocean, cherish the marine lives!!




今日來拜訪龍洞 85 Mares diving Center 所搭建的小型軟絲產房!
規模雖小,但在經過了數週之後此處也已發展成一個生氣盎然的小宇宙!


霎那即是永恆! 雖然這些由竹叢所搭建的臨時產房,必定會隨著時間而腐朽崩毀,或是被接下來的颱風帶走! 但是它曾孕育出的生命,必定會在海洋的某處持續地繁衍下去....



在此感謝所有曾為這個產房貢獻心力的熱心教練與潛友志工們!















2016-07-24

想看熱帶魚,請親自來大海裡欣賞


Save the ocean, cherish the marine lives!!


愛指數破表的迷你木瓜 (粒突箱魨 Ostracion cubicus)! 永遠讓人忍不住想按下快門 J

由於堅硬的骨質盾板外殼,外加受到嚴重威脅時可以自皮膚分泌毒素 (ichthyotoxin),木瓜家族在海洋裡可說幾乎沒有甚麼天敵。但是與許多五彩繽紛的熱帶魚一樣,牠們唯一的威脅就是來自人類的濫捕,被捕捉至水族館當做熱門觀賞魚種販售!


不過由於木瓜會自皮膚釋放強烈的毒素,因此常發生整個魚缸的熱帶魚連同木瓜自己全部被毒死的情況。若再加上運送過程的死亡率,當人們看到水族箱裡一尾可愛的木瓜時,其背後代表的可能是另外二三十尾已經死亡的木瓜。


請記得每一種野生動物(與魚類)因為觀賞目的而被捕捉豢養,都是一種人類對其他物種生命的殺戮行為。 想看美麗的熱帶魚,別忘了我們是個海島國家,拜託一下請自己跳到海裡來欣賞!!

2016-07-08

關於裸胸鯙的二三事


Save the ocean, cherish the marine lives!!




~~
颱風快快退散吧 !!!
這是一尾小隻的雲紋裸胸鯙 ( Gymnothorax chilospilus ),雖然年紀小,但一如所有鯙科家族裡的成員,牠也有一張能一口咬住比牠的頭部大上許多的獵物的大嘴。


鯙科家族與一般的硬骨魚類有以下幾項明顯的差異,整理如下與想要多了解魚類生態特性的朋友分享:

1.     口腔內部無舌頭: 所以除了嘴巴一張開時我們就可看到的上下兩排牙齒之外,在咽喉較深處還有另外一副牙齒,叫做咽顎(Pharyngeal jaw) 當外部的牙齒一咬住獵物後,牠們便會藉著咽喉裡肌肉的運動,將咽喉深處的那副牙齒往前推往口腔來一起咬住獵物,然後再協助將此獵物拉往咽喉內吞嚥。

2.      身體外部沒有魚鱗: 所以鯙科魚類的表皮較厚,並且會分泌黏液來保護皮膚。這樣當牠們在珊瑚礁區裡鑽來鑽去時,就不怕被刮傷了。


3.     身體沒有胸鰭與腹鰭: 但背鰭臀鰭與尾鰭全都相連在一起,這是為了便於在珊瑚礁區的縫隙間鑽來鑽去尋找獵物所演化出來的結果。 因此在海裡移動時,便只能類似海蛇那樣以左右擺動如S字的形狀前進。

4.     體側無硬質的鰓蓋: 這應該也是為了便於在縫隙間鑽動所演化出來的結果,捨棄了呼吸時需要一開一闔的鰓蓋,也就避免了被卡在隙縫間的困擾。 取而代之的則是頭部後方鰓孔的設計。由口部不斷吸入的海水會由兩側的鰓孔排出,以達到呼吸的作用。



最後一定要提到一件最近幾年才為國外海洋生物學家注意到的有趣發現,那就是裸胸鯙與石斑魚之間可能發展出共同狩獵的合作行為。這點最早是由任教於瑞士納沙泰爾大學的海洋生物學家Dr. Redouan Bshary2006年所觀察到的。Dr. Bshary透過潛水的觀察,發現大型石斑魚因為小型獵物躲入珊瑚礁而無法捕獲時,石斑魚會去尋找附近是否有裸胸鯙存在,當石斑魚找到裸胸鯙時,石斑魚會以擺頭的動作邀請裸胸鯙一起游到剛才為被石斑追捕而躲到礁石縫隙的獵物的地點,然後石斑魚會改以點動頭部的姿態替裸胸淳指出該獵物躲藏的位置,之後便由裸胸鯙鑽入縫隙裡將獵物驅趕出來。





這樣的行為真的很特別,如果有更多的研究與觀察來確認這種罕見的跨魚種之間共同合作的狩獵行為,將進一步證明海洋生物的智慧其實超乎我們的想像。我在拍這尾雲紋裸胸鯙時,的確也發現一旁有一尾石斑在附近遊動,不過倒沒有足夠的時間來觀察牠們彼此是否會出現共同狩獵的行動。 各位潛友有興趣的話,下次潛水時若看到裸胸鯙與石斑魚共同出現在一個區域時,不妨花點時間觀察一下,也許你/妳有機會錄製下這種罕見的生態行為喔。


2016-07-04

玉兔螺身上的帝王蝦

Save the ocean, cherish the marine lives!!

  



常看到許多潛友拍攝在住在海蛞蝓或是海星身上的帝王蝦 (Periclimenes imperator ),但這隻帝王蝦似乎品味不同,硬是要住在玉兔螺( Calpurnus verrucosus )的身上。






帝王蝦屬於岩蝦屬 (Periclimenes ),喜歡與海中的棘皮動物或是軟體生物共生是牠們最大的特色。 除了以共生宿主身上所沾黏的碎屑或排泄物 (當宿主是海蛞蝓時)裡的微生物為食物之外,牠們也會藉著共生生物的移動,來擴大獲取食物與尋找伴侶的範圍與機會。

美國的生物學家John B. Shoup在夏威夷海域的研究,認為一個宿主身上至多只會有一尾帝王蝦,否則彼此會打架。但我不是很同意他這個看法,因為我們看到許多台灣潛友所拍攝的相片裡,常有一尾以上的帝王蝦共同擠在一位宿主身上。 也許是台灣海域的帝王蝦也沾染了台灣人好客的氣質吧 :-)

期待台灣的海洋生物學者能多多發表一些基於台灣海域的研究報告到國際期刊上來更新國外學者多年未更新的資料。

後,希望這些小生物都能在即將來臨的颱風肆虐下,安然度過風暴。


參考資料,John B. Shoup在夏威夷海域的研究:



另外提供兩位台灣潛友所拍到一尾以上的的帝王蝦共同棲息在一位宿主的身上:


這是兩隻帝王蝦同在一隻海蛞蝓身上:


這張相片則是三隻帝王蝦同在一尾海蔘身上,但根據拍照的潛友表示其實共有五隻帝王蝦,只是另兩隻躲到海蔘身體下。







2016-07-02

龍洞灣的嬌客? 驚見透紅小丑!

Save the ocean, cherish the marine lives!!



這該算是龍洞灣的嬌客嗎? 外觀神似出名的公子小丑 Ocellaris clownfish (Amphiprion ocellaris),但其實是英文俗名為Spine-cheeked anemonefish (Premnas biaculeatus) 的透紅小丑!


與公子小丑相比,透紅小丑身上雖也有三道白斑,但是寬度窄了許多,其次是公子小丑每個鰭的邊緣都有明顯的黑色邊線,但是透紅小丑則無。 透紅小丑身上最重要的特徵乃是在於牠的臉頰兩側各有一個如尖刺般的強棘。這個強棘也是牠用來對抗掠食者的武器。





透紅小丑只與一種特定的海葵為家,那就是奶嘴海葵 (Entacmaea quadricolor),至於龍洞灣最大宗的小丑魚-克氏海葵魚(Amphiprion clarkii) 則是最不挑剔海葵品種的小丑魚,10 種能供不同品種小丑魚居住的海葵,克氏海葵魚基本上通通都能住,也難怪牠們能成為強勢的小丑魚品種。



挑剔住所,於是數量便稀少。 不挑剔居所,則野生族群數量龐大!! 如果換上讓你/妳來當小丑魚,你/妳想當哪一種呢?